
圖為聶暉講解中國青綠山水著色要領
中新網重慶新聞5月21日電 您是用什么顏色畫面部的呢?是什么色號……21日,中國才女聶暉應邀為英國牛津中國畫主席等藝術家網上教授國畫,這是新冠疫情期間,熱愛中國畫的英國藝術家們特別期待的課程。聶暉以自己創作的“候人歌”詩書畫作品為例,給大家分享了中國藝術的和合之美,并示范創作了涂山氏呼歸石。

圖為給英國藝術家作網絡視頻教學
時逢中國傳統“二十四節氣”的小滿,又是當代中國年青人喜愛的“我愛你”的日子,外國朋友被中國第一首愛情詩的故事吸引了。
《候人歌》以工筆青綠山水手法完成,作品取材于中國古代大禹治水,三過家門而不入,其妻涂山氏于長江邊日夜等待,唱出中國第一首情詩——“候人兮倚”的傳說。涂山氏站立的石頭被稱為“呼歸石”,其子——中國夏朝的開國之君“啟”出生的地方被稱為“誕子石”(彈子石),至今涂山(南山)上還有涂后祠、大禹廟(今名為涂山寺)。這個地方就是作者聶暉生長的地方——重慶長江南岸。
聶暉首先通過“和”字的造字法講解“和”之源頭就是音樂之和諧,繼之演奏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中國樂器——古琴,以琴之形制、樂音構成與欣賞方式解讀中國天人和一的思想在藝術中的體現,然后講中國審美的核心是“中和”之美,樂而不淫,哀而不傷,怨而不怒……隨后,她現場示范畫作的局部,講解中國畫的基本要領,并從人與自然的和諧,人與人的和諧,人的身與心的和諧與詩書畫印的藝術綜合之美,讓英國藝術家從理論到實踐了解中國文化與藝術……

圖為聶暉創作的涂山氏呼歸圖
在線上,英國藝術家們積極提問,表現出對中國畫的熱愛之情與操作的務實態度,您是用什么顏色畫面部的呢?是什么色號……一位80歲的女藝術家,也是著名的人權律師,她問得非常仔細,每個局部上色程序如何,顏料編號多少?并一一作好筆記。據來自牛津大學的組織者介紹,之前,他們甚至是坐火車從英國各地趕來上課,現在因為疫情只能網絡教學。教學費用將捐獻給英國公共衛生機構,用于新冠病毒防治及其他公共衛生項目。
聶暉,女,著名書畫家、學者、古琴家,應邀于英美日韓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印尼等海內外舉辦詩書畫印展近30場,講學300余場,著有《讀字》、《讀字識中國》等。曾于2018年應邀于英國舉辦詩書畫印展和古琴欣賞會多場,并于威爾士三一圣大衛大學、倫敦瑪麗女王大學、克倫霍爾中學等講學多場,受到熱烈歡迎。(本文圖片來源:受訪者供圖)